力争实现到农药、化肥用量零增长
2023-08-10 14:34
农业部日前发布消息称,目前,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%以上,东北黑土层变薄,南方土壤酸化,华北平原耕层变浅,特别是一些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较低等问题,严重影响耕地产出。
因此,农业部明年将大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。农业部表示,要确保到2020年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、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,并将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.5个等级,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.5个百分点,有机肥资源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,秸秆还田达到80%,实现农药、化肥用量零增长,耕地酸化、盐渍化、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。
要捍卫土壤健康、保卫舌尖上的安全,就要避免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,近年来,给农业“减肥”的呼声日益高涨,农业“减肥”能否减得下来?难在哪儿?如何减少副作用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。
农业“减肥”非减不可吗?
控制面源污染,降低生产成本
“我国化肥用量呈现‘五分天下’的局面,即蔬菜、稻谷、小麦、玉米和其余经济作物各占约20%,其中蔬菜用量最大,基本在23%上下。”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金书秦博士表示。
资料显示,2013年中国化肥施用总量达到5912万吨。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技术处副处长杨帆指出,中国化肥无论是总量还是单位面积施用量在世界上都居首位,但由于农民使用不当,利用率只有30%,大部分流失掉了,还污染了土地和环境。
金书秦认为,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的一个本质区别在于,工业污染源是在生产末端排放废弃物,而造成农业污染的农药和化肥都是投入品,需要农民花钱购买。因此,从农民的角度来看,减少投入意味着节约成本;从环境的角度来看,减少投入意味着对环境友好;从土壤的长期生产能力来看,减少投入意味着可持续生产,农药用多了害虫产生抗性以后,只会越用越多,化肥也是如此,用多了土壤板结后肥力就会下降。
“无论从控制面源污染保护环境,还是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竞争力的角度来讲,中国农业‘减肥’都势在必行。”金书秦表示,“从保障农产品供给的角度来看,农业‘减肥’首先要控制化肥增量,控制增量首先要控制由于施用强度上升带来的增量。因此,控制施用强度是‘减肥’的首要着力点。”